新型纳米发光材料有望用于肿瘤光动力治疗
新型纳米发光材料有望用于肿瘤光动力治疗
日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降雨强研究组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沙印林课题组合作,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纳米发光材料,基于该类金纳米簇的双光子动力疗法具有空间选择性高,安全、高效,不需要避光期等优点,在肿瘤治疗尤其是脑胶质瘤、实体瘤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转化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2项,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纳米科技期刊《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上。
降雨强和沙印林团队通过长期合作,发展出一系列具有优异双光子光学性质的纳米材料,并探索其在双光子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此次他们设计合成了一种以二氢硫辛酸为配体的金纳米簇,在光照下具有很强的产生自由基的特性,对肿瘤细胞和组织具有非常好的杀伤作用,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光动力治疗的光敏剂,其疗效远优于临床在用的艾拉光敏剂。
“光动力治疗体系是人类对付肿瘤的新武器,就像哪吒对付妖怪一样。”降雨强介绍,“其中,光敏剂性能是决定肿瘤光动力治疗效果的关键。但目前临床使用的光敏剂采用可见光激发,组织穿透深度小,难以用于实体瘤和深部肿瘤的治疗;而且患者治疗后需要数周的避光期,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此次科研人员合成的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双光子性质,其双光子吸收截面高,可采用近红外激光激发,有效增加照射深度,可用于实体瘤的治疗。更重要的是,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治疗过程不需要避光,使得临床可操控性大大提高。
研究团队对基于纳米团簇光动力学治疗的机理做了系统的研究,发现该类材料产生的自由基主要是超氧阴离子,光动力学机理属于I型机制,区别于传统的基于单线态氧的II型机制。此外,科研人员还在细胞、亚细胞和活体小动物水平上,系统研究了金纳米簇生物相容性、细胞内吞途径、细胞内分布规律及代谢动力学,以及光动力治疗效果与生物作用机理等。动物肿瘤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800纳米飞秒激光照射下,该类金纳米簇可高效杀伤肿瘤,并且无系统毒副作用。
据了解,肿瘤光动力疗法是利用靶向肿瘤的光敏剂,在激光照射下,生成大量活性氧自由基,以摧毁肿瘤组织。与放化疗等肿瘤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光动力疗法具有空间选择性高、不易产生耐药性、系统毒副作用低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食道癌、膀胱癌、皮肤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近年来,采用长波激发的新一代双光子光动力治疗发展迅速。然而,目前缺乏与之配套的双光子光敏剂,极大限制了临床应用。(来源:科学网 丁佳)
同类文章排行
- 科学网基于MOND理论的暗物质问题研究
- 新材料让太阳能更“能”
- 扎实推动人工智能落地
- 科学网[转载]《世界中医药》访谈系列:创新针刺
- 科学网从今以后专注于后期的智慧融通融合
- 《现代化科学领导干部读本:现代化100问》出版
- 科学网[转载]埃塞俄比亚第一次抗意之战
-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预嵌锂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科学网2019生产基地落地总结
- 科学家研发出纳微颗粒新剂型
最新资讯文章
- 用MOF封装催化剂令均相/多相优势互补
- CoP电催化合成氧化偶氮、偶氮、胺类化合物
- Ni/NiO双组分界面上的高效碱性析氢
- 余金权课题组报道脂肪酸直接β内酯化的反应
- 科学家成功制备大尺寸DNA纳米管
- 科学家研制出“神奇”水泥
- 科学家研制成功多种超分子荧光材料
- 新型氮化物电催化剂研究获进展
- “晶相混合”制备高性能电催化剂
- 智能策略有望增强肿瘤光热治疗效果
- 科学家研发出高效率绿光发光二极管
- 科学家合成宏观尺寸紫磷单晶
- 研究开发出离子液体稳定高效单原子催化剂
- 新型纳米发光材料有望用于肿瘤光动力治疗
- 非金属碳基催化剂制备研究获突破
- 新技术使制造化肥碳排放量减半
- 小分子“胶水”或能黏阻“舞步”
- 研究人员构筑系列荧光金属
-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锂离子电池
- 科学家首次用烟草实现紫杉醇重要中间体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