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碳基催化剂制备研究获突破
非金属碳基催化剂制备研究获突破
近日,天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尹振课题组在德国《应用化学》发表的论文,被选为当期热点文章。该课题组与北京大学教授马丁课题组、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国雄课题组等合作,在非金属碳基催化剂制备和氧还原反应(ORR)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获得sp2碳和sp3碳共存且氮掺杂的三维碳泡沫(CF)。
新型能源转换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对于我国能源供给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氧还原反应是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中的电极反应,其中催化剂对于电极反应性能和电池性能提升具有关键性作用。然而,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Pt基催化剂,成本较高,严重限制其大规模应用。
近些年,碳基催化剂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的催化剂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目前碳基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sp2碳,比如石墨烯。而Sp3碳由于催化活性低、高温稳定性差和导电性差等原因,在催化方面鲜有报道。
此次尹振等人的氧还原反应结果表明:该三维碳泡沫不但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活性,而且起峰电位、半波电位和Tafel斜率均优于商业化的Pt/C催化剂。同时,利用该三维碳泡沫作为阴极催化剂组装锌—空气电极,该电池的功率密度最高可达222.0 mW cm-2,并且在长达100小时的性能测试中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
此外,他们通过理论计算同样证实,sp3碳和sp2碳界面的氮原子对于碳材料的ORR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该工作不但为碳材料的合成和催化应用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而且证实在分子水平上可以实现碳材料的设计和可控合成。(来源:中国科学报 陈彬)
同类文章排行
- 科学网基于MOND理论的暗物质问题研究
- 新材料让太阳能更“能”
- 扎实推动人工智能落地
- 科学网[转载]《世界中医药》访谈系列:创新针刺
- 科学网从今以后专注于后期的智慧融通融合
- 《现代化科学领导干部读本:现代化100问》出版
- 科学网[转载]埃塞俄比亚第一次抗意之战
-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预嵌锂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科学网2019生产基地落地总结
- 科学家研发出纳微颗粒新剂型
最新资讯文章
- 用MOF封装催化剂令均相/多相优势互补
- CoP电催化合成氧化偶氮、偶氮、胺类化合物
- Ni/NiO双组分界面上的高效碱性析氢
- 余金权课题组报道脂肪酸直接β内酯化的反应
- 科学家成功制备大尺寸DNA纳米管
- 科学家研制出“神奇”水泥
- 科学家研制成功多种超分子荧光材料
- 新型氮化物电催化剂研究获进展
- “晶相混合”制备高性能电催化剂
- 智能策略有望增强肿瘤光热治疗效果
- 科学家研发出高效率绿光发光二极管
- 科学家合成宏观尺寸紫磷单晶
- 研究开发出离子液体稳定高效单原子催化剂
- 新型纳米发光材料有望用于肿瘤光动力治疗
- 非金属碳基催化剂制备研究获突破
- 新技术使制造化肥碳排放量减半
- 小分子“胶水”或能黏阻“舞步”
- 研究人员构筑系列荧光金属
-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锂离子电池
- 科学家首次用烟草实现紫杉醇重要中间体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