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实现活细胞RNA标记与无背景成像
科学家实现活细胞RNA标记与无背景成像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杨弋、朱麟勇等历经7年合作研究,在荧光RNA及活细胞RNA成像领域获突破性进展。他们原创的系列高性能荧光RNA,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不同种类RNA在动物细胞内的荧光标记与无背景成像。11月5日,该成果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
迄今为止,在自然界尚未发现天然存在的荧光RNA,科学家几经努力人工合成的少数几种荧光RNA,存在性能低、难实用等问题。针对这一技术挑战,杨弋、朱麟勇等通过全新的分子设计及分子共同定向进化思路,首次获得了系列高亮、稳定、低背景的荧光RNA。
这些荧光RNA结构紧凑,特异结合创新染料分子后产生强烈荧光,有蓝、绿、黄、橙、红等不同颜色,由于与五颜六色的辣椒相似,被命名为Pepper。它们可通过基因编辑等手段插入到不同的RNA分子序列中,实现在活细胞内对这些分子进行荧光标记和实时、超分辨成像,却不影响它们的转录、定位、翻译、降解等正常活动。由于荧光RNA标记可逆,它们在细胞内的颜色可随意改变,这种灵活性对于荧光标记稳定细胞株和转基因动物的构建十分有利。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荧光RNA在亲和力、稳定性、信噪比、活细胞荧光亮度等方面提升了一到三个数量级,体现了荧光RNA从概念到实用的突破,为活细胞中RNA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工具。(来源:中国科学报 黄辛)
同类文章排行
- 科学网基于MOND理论的暗物质问题研究
- 新材料让太阳能更“能”
- 扎实推动人工智能落地
- 科学网[转载]《世界中医药》访谈系列:创新针刺
- 科学网从今以后专注于后期的智慧融通融合
- 《现代化科学领导干部读本:现代化100问》出版
- 科学网[转载]埃塞俄比亚第一次抗意之战
-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预嵌锂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科学网2019生产基地落地总结
- 科学家研发出纳微颗粒新剂型
最新资讯文章
- 用MOF封装催化剂令均相/多相优势互补
- CoP电催化合成氧化偶氮、偶氮、胺类化合物
- Ni/NiO双组分界面上的高效碱性析氢
- 余金权课题组报道脂肪酸直接β内酯化的反应
- 科学家成功制备大尺寸DNA纳米管
- 科学家研制出“神奇”水泥
- 科学家研制成功多种超分子荧光材料
- 新型氮化物电催化剂研究获进展
- “晶相混合”制备高性能电催化剂
- 智能策略有望增强肿瘤光热治疗效果
- 科学家研发出高效率绿光发光二极管
- 科学家合成宏观尺寸紫磷单晶
- 研究开发出离子液体稳定高效单原子催化剂
- 新型纳米发光材料有望用于肿瘤光动力治疗
- 非金属碳基催化剂制备研究获突破
- 新技术使制造化肥碳排放量减半
- 小分子“胶水”或能黏阻“舞步”
- 研究人员构筑系列荧光金属
-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锂离子电池
- 科学家首次用烟草实现紫杉醇重要中间体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