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轨道耦合莫特绝缘体研究取得进展
自旋轨道耦合莫特绝缘体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何俊峰研究组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对自旋轨道耦合莫特绝缘体展开研究,取得新进展:团队使用高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首次在电子掺杂自旋轨道耦合莫特绝缘体(Sr2IrO4)中发现电子-玻色子耦合的直接实验证据。该研究成果于11月21日发表在物理学国际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发现和理解掺杂莫特绝缘体产生的奇异量子现象是凝聚态物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掺杂莫特绝缘体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在该体系中d波高温超导、赝能隙、电子-玻色子耦合等三个重要量子现象逐步被实验发现。并且,人们进一步意识到这三者之间相互密切联系。例如:赝能隙与d波超导密切相关(不管是作为可能的竞争者还是属于一种预配对);电子-玻色子耦合则可能为超导提供配对所需的“胶水”;而最近的实验证明电子-玻色子耦合与赝能隙也紧密联系。尤其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Bi2Sr2CaCu2O8+σ的研究中发现电子-玻色子(声子)耦合和赝能隙间可以形成一个正反馈,并有可能进一步增强d波超导。综上,赝能隙、d波超导以及电子-玻色子耦合的发现和理解对于最终揭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的物理规律至关重要。
铱氧化物Sr2IrO4作为一种典型的自旋轨道耦合莫特绝缘体,在理论上跟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可以被相同的微观模型所描述。因此,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在Sr2IrO4体系中是否可以发现如铜氧化物中所呈现的奇异量子现象。近些年,实验上确实在电子掺杂的Sr2IrO4体系中发现了与铜氧化物中类似的赝能隙和d波能隙,然而电子-玻色子耦合还没有被发现。
该工作中,何俊峰研究组及其合作者使用高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对电子掺杂Sr2IrO4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了这第三个与铜氧化物类似的特征:电子-玻色子耦合。这一最新发现(如图所示),不仅揭示了铱氧化物与铜氧化物另一个共同的物理性质,而且为研究掺杂莫特绝缘体中的核心问题:赝能隙、d波能隙以及电子-玻色子耦合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窗口。
中国科大为该论文第一单位,何俊峰研究组的博士后胡勇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Santa Barbara分校的Xiang Chen博士为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何俊峰为论文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中国科大科研启动经费的资助。(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23.216402
图:电子掺杂铱氧化物中电子-玻色子耦合的光电子能谱证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同类文章排行
- 科学网基于MOND理论的暗物质问题研究
- 新材料让太阳能更“能”
- 扎实推动人工智能落地
- 科学网[转载]《世界中医药》访谈系列:创新针刺
- 科学网从今以后专注于后期的智慧融通融合
- 《现代化科学领导干部读本:现代化100问》出版
- 科学网[转载]埃塞俄比亚第一次抗意之战
-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预嵌锂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科学网2019生产基地落地总结
- 科学家研发出纳微颗粒新剂型
最新资讯文章
- 用MOF封装催化剂令均相/多相优势互补
- CoP电催化合成氧化偶氮、偶氮、胺类化合物
- Ni/NiO双组分界面上的高效碱性析氢
- 余金权课题组报道脂肪酸直接β内酯化的反应
- 科学家成功制备大尺寸DNA纳米管
- 科学家研制出“神奇”水泥
- 科学家研制成功多种超分子荧光材料
- 新型氮化物电催化剂研究获进展
- “晶相混合”制备高性能电催化剂
- 智能策略有望增强肿瘤光热治疗效果
- 科学家研发出高效率绿光发光二极管
- 科学家合成宏观尺寸紫磷单晶
- 研究开发出离子液体稳定高效单原子催化剂
- 新型纳米发光材料有望用于肿瘤光动力治疗
- 非金属碳基催化剂制备研究获突破
- 新技术使制造化肥碳排放量减半
- 小分子“胶水”或能黏阻“舞步”
- 研究人员构筑系列荧光金属
-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锂离子电池
- 科学家首次用烟草实现紫杉醇重要中间体合成